本帖最后由 隨州日報 于 2020-8-9 12:21 編輯
“熬”出來的曾都二中
曾二2.jpg (3.34 MB, 下載次數(shù): 136)
下載附件
2020-8-9 11:47 上傳
今天上午,路過曾都二中。燦爛陽光之下,欣欣向榮一片。
聽知情人說,如今的曾都二中,一掃“五中時代”之衰,徹底“熬”出來了。學校一位難求,師生士氣旺盛,相對以往,好老師好“找”多了,好學生也好“招”多了。筆者總結,曾都二中之變,固有學校領導和師生團結努力奮斗之功,多年苦“熬”迎來城市化紅利爆發(fā),也是其興盛發(fā)展的底層邏輯。
隨州市直和曾都、隨縣的高中教育格局,基于上世紀縣級隨州市一中、二中、三中、四中、五中、六中的大格局。一中、二中一直占盡優(yōu)勢資源,好日子一直好,暫且不說。三中(洪山)、四中(厲山),偏安一隅,中庸之道,小日子過得也算殷實。最慘的是五中、六中(天河口),教師隊伍不穩(wěn),學生難招又難教。尤其難的是六中,地處偏僻鄉(xiāng)鎮(zhèn),男老師找老婆都難,孩子上學也難,學校難以為繼。為難之時,六中“豪賭”了一把,借錢把學校遷到了隨州城區(qū)柳樹淌,一扭頹勢,反敗為勝,成就了今日的曾都一中。六中翻身,五中徹底墊了底,迎來了最難“熬”時期。那個時候,學校辦學困難重重,社會評價也低。老師、學生在外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“五中”的。學校的大門都沒有地方開,往南、往北、往西,都沒有一個好出路;往東,是美麗的田野,還有荷塘月色。與當時學校的處境倒也吻合。
風水輪流轉,到了“曾二”家。隨著地級隨州市和曾都區(qū)、隨縣的相繼設立,五中變成了“曾都二中”。城市化的浪潮也終于“浪”到了曾都二中區(qū)域。從籌建世紀大道開始,曾都二中教職工群情振奮,學校也有了好出路——向東!向東!氣派的學校大門不失時機地開到了隨州城市的主街道。吾悅廣場、曾投璟園等一批城市重點項目比鄰而居。良好的地理區(qū)位優(yōu)勢盡顯。曾都二中,對于師范大學畢業(yè)生、對于地處鄉(xiāng)鎮(zhèn)高中的教師,誘惑力不是一般的大了。一切良性循環(huán)起來。曾都二中,終于“熬”出來了。 曾都二中之變,順應并抓住了中國城市化發(fā)展的大時代機遇,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兼具。如同當今湖北省內之高等院校,位居武漢者資源集中優(yōu)勢顯著。
祝賀祝福曾都二中!
曾二1.jpg (2.47 MB, 下載次數(shù): 137)
下載附件
2020-8-9 11:47 上傳
|